Translate

2025年6月3日

鴻海電動車布局深度解析:從研發到量產的投資觀察

一、前言:鴻海跨足電動車產業的決心與實力

鴻海不再只是電子代工龍頭,近年來積極切入電動車(EV)市場,從零組件、電控系統到整車開發、平台整合,全面佈局下一世代移動產業。這不僅是營運多元化,更是全球製造業朝智慧交通轉型的重要一步。

這篇文章將從產業趨勢、鴻海的策略、技術平台、合作車廠與潛在機會,全方位解析鴻海在EV領域的布局,幫助你了解這檔台股重量級公司在未來汽車革命中的定位。
二、鴻海電動車發展里程碑

1. 成立鴻華先進:開啟整車設計與代工

鴻海與裕隆於2020年合資成立「鴻華先進」,主攻電動車整車研發與CDMS(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)業務。

2. 推出MIH開放平台

MIH(Mobility in Harmony)是鴻海主導的電動車軟硬整合平台,聚集全球超過2300家廠商,共享底盤、動力系統與通訊協定,降低車廠開發門檻。

3. 公布自主車款Model C/B/T

Model C:中型SUV,適合家庭市場。

Model B:都會掀背車,將由裕隆代工,預計2025年底正式上市。

Model T:電動巴士,目前已在台灣多個城市上路。

三、Model B即將上市,三菱合作案引關注

1. Model B將於2025年底量產銷售

這款定位為都會通勤的掀背電動車,具備高續航、智慧駕駛輔助與OTA升級能力,將以「納智捷 n7」品牌登場。

2. 三菱攜手鴻海進軍紐澳市場

2025年5月,鴻華先進與三菱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,由鴻海提供平台與設計,車輛預定2026年下半年於澳洲上市。這是台灣電動車進軍國際的重要里程碑。

四、三電系統與製造能力逐漸成熟

1. 高雄三電零組件工廠投產

鴻海於高雄建置三電(電池、电控、电驅)製造基地,目前已具備供應 Model B 的產能,也為未來出口車款打下基礎。

2. 全球生產據點擴張

印度、泰國、越南等地皆為潛在EV組裝基地,鴻海善用既有製造資源快速轉移產線,實現全球交付彈性。

五、財務與投資觀察:短期挑戰與長期潛力

1. 鴻華先進尚未轉盈

2024年前三季仍虧損約0.74元/股,但單季營收已破25億台幣。隨著Model B進入量產期,2026年可望挑戰損益兩平。

2. 鴻海投資者角度

作為鴻華先進最大股東之一(持股45.62%),鴻海若成功將EV部門切割上市,將創造新價值並反映在股東權益上。

六、結語:電動車是鴻海轉型的重要拼圖

從代工製造到自主品牌、從零組件到整車平台,鴻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布局電動車生態系。雖短期財務貢獻尚未爆發,但中長期具備規模成長潛力與全球佈局優勢,若再搭配AI伺服器業務,即形成雙成長引擎。

想參與全球電動車成長浪潮?別忘了,台股裡的鴻海,正在悄悄打造下一個汽車帝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